點擊數(shù):731 發(fā)布日期:2022-03-01 08:33:20 作者:陳宗泉 來源: 鼎能路橋_四川鼎能路橋工程有限公司
“紅蘿卜咪咪甜,看著看著要過年。過年最好耍,勺子舀湯湯,筷子捻嘎嘎……”每當(dāng)這首童謠響起,預(yù)示著新的一個四季輪回即將開始,新春佳節(jié)即將到來。現(xiàn)在許多朋友談起過年的話題,都覺得現(xiàn)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,我想,除了物質(zhì)生活空前豐富所帶來的心境變化之外,更多的是隨著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,儀式感越來越少的原因吧,在我的記憶深處過年是這樣的。
一、年味
進(jìn)入臘月,人們依然忙碌,但忙碌的內(nèi)容較以往發(fā)生較大的變化,街上的行人漸次多了起來,挑擔(dān)的,提籃的,背背簍的來來往往,絡(luò)繹不絕,有買的,有賣的,都是在為如何過個好年做準(zhǔn)備。
精明的商家早早的把過年緊俏商品亮了出來,印刷精美的春聯(lián)、威武十足的門神貼畫、鮮艷亮麗的大紅燈籠等年貨,可謂琳瑯滿目,應(yīng)有盡有。
在街道的拐角處有位老大爺在手握毛筆伏案疾書,走進(jìn)一看是在寫春聯(lián),只見老大爺童顏鶴發(fā),慈眉善目,在大紅紙上書寫著“?!?、“春”等吉祥字,春聯(lián)的字體有楷書、行書、隸書等,楷書筆力精到,行書飄逸靈動,隸書古樸端莊。春聯(lián)的內(nèi)容也是豐富多彩,有“東來紫氣西來福;南進(jìn)祥光北進(jìn)財”的希冀;有“門對青山龍獻(xiàn)寶,戶繞綠水鳳來朝”的知足;更有“今歲已跨千里馬,明年更上一層樓”的豪邁。對仗工整、筆力遒勁,抒寫著人們對過去一年的不舍和眷念,以及對來年的期盼和祝福。
在鄉(xiāng)村,小孩子們除了幫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(wù)之外,經(jīng)常三五成群的東游西逛,經(jīng)濟(jì)條件好的能買上三五個火炮,那絕對是小伙伴中最靚的仔,必能登高一呼,應(yīng)者云集。當(dāng)年我最愛干的就是跟在大孩子們的后面看他們點火放炮,隨著火炮的一聲炸響,一股濃濃的火藥味就在山野清新的空氣中彌漫開來,那一刻,感覺年就在自己的鼻子底下了。
夜晚的鄉(xiāng)村除了家家戶戶灶堂內(nèi)那紅紅的柴火外,家家戶戶的門口還掛起檐燈,在沒有通電的那些年,屋檐燈就是用植物油作為燃料,當(dāng)然是自己家種的油菜籽榨的油料,用一根棉條作燈芯,在燃燒的過程中透著一個特有的清香,一盞燈油可以照明一個晚上,油燈不僅照亮著并不寬敞的院壩,更照亮了過往行人前程,年就在屋檐下油燈的微光中逐漸開啟。
二、大掃除
忙碌了一年的人們,總要在過年的前幾天安排一次大掃除,把簡單的房屋清掃得煥然一新,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。
講究的人家通常會找一個懂擇期的老先生挑一個良辰吉日,再開始一年的最后一次大掃除。日期定了以后,一家之長的父親就開始安排“作戰(zhàn)部署”,廚房、臥室、堂屋、豬圈等任何一處的犄角角落都均不放過,一家老幼各有分工,打掃揚塵、掃地、抹桌、倒臟土,各司其職,秩序井然。大掃除的重頭戲還是掏陽溝,所謂的陽溝其實就是房屋背后低于地基的一條明溝,平時打掃衛(wèi)生一般都不會涉及到這里,年底如果不疏通,來年漲春水就會形成倒灌淹屋。掏陽溝絕對是個力氣活,一般都是大人的專利,小孩子只能做些輔助性工作,比如撿枯枝敗葉,往土筐里鏟土等。我記得第一次擔(dān)土是十來歲的時候,那一年掏陽溝我主動承擔(dān)起擔(dān)土的任務(wù),扁擔(dān)壓在肩上的那一刻痛得我齜牙咧嘴的,只能彎下腰用后背來承擔(dān)扁擔(dān)重壓帶來的痛苦,我媽說我挑擔(dān)的形象就像個弓背的大蝦子。第一擔(dān)土,五十米的距離我先后換了三四次肩,才搖搖晃晃的到達(dá)到目的地,那一夜我的肩膀痛得我輾轉(zhuǎn)反側(cè),難以入睡,那是我第一次深刻體會體力勞動的艱辛。通過全家人半天的奮戰(zhàn),陽溝終于疏通,杜絕了春水倒灌淹房的隱患。
三、祭神
過年祭神,在我的記憶中應(yīng)該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,臘月二十三就是人們通常說的“過小年”,其中有一項重要議程就是——送灶王菩薩。
關(guān)于送灶王菩薩有詩為證:“除夕將近諸事忙,今夜置酒送灶王。千家萬戶供甜品,欲求好言稟玉皇?!眰髡f灶王菩薩是保佑老百姓“五谷豐登,財源廣進(jìn)”的神仙。他每年都要向玉帝稟報凡間百姓為他上香的情況,十分喜歡打小報告,所以百姓為了讓他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,就會在他臨行之前給他送上粑粑、糖果等諸多“好處”,然后再歡送他上天匯報工作。我記得灶王菩薩的畫像上有一副對聯(lián),很能說明問題:“上天言好事,回宮降吉祥”。我們家的通常做法是在臘月二十三日前,由爺爺或者父親上街“請”回一個灶神菩薩的畫像,注意此處只能說請,不能說買。關(guān)于是請還是買,很多年前聽過一個段子。說一個婆婆在送灶王菩薩前夕上街去買了一幅灶王菩薩的畫像,一個年輕人看見后就和她打了個招呼:“婆婆你這個灶王菩薩買成好多錢哦?”婆婆當(dāng)場就不安逸了,立馬回懟說:“年輕人真是不懂規(guī)矩,菩薩能說是買嗎?應(yīng)該說是請哈?!蹦贻p人趕忙連聲道歉說:“對不起,對不起,我年輕不懂規(guī)矩,那請問婆婆你這個灶王菩薩請成好多錢哎?”婆婆眉頭緊皺的回答說:“哎!就他媽這么個玩意,那個奸商竟然收了我兩塊錢?!?/span>
我家送灶神菩薩的儀式嚴(yán)肅而神圣,爺爺或父親沐浴更衣,穿戴整齊,小心翼翼地揭下舊的灶王菩薩像,同時貼上新的灶王菩薩像,恭敬誠懇的擺上粑粑、糖果等供品,口中念念有詞的向灶王菩薩求著情,燃香點燭并將揭下灶王菩薩的舊畫像和錢紙一并燒了,再磕上四個響頭,儀式就算圓滿結(jié)束。
送灶王菩薩上天匯報工作,僅僅只是過年祭神的開始,到大年三十,還要將煮好的整只豬頭、豬腳、豬尾和整雞、整鴨等供品,按照上述程序把所有數(shù)得著的神仙都挨個祭一遍,祭神工作才算功德圓滿。
四、敬祖
過年敬祖是一個更為神圣而嚴(yán)肅的儀式,不敢馬虎,爺爺及父親他們那輩人的虔誠恭敬之心,令我肅然起敬,不敢有半點戲虐之心。
過年敬祖有兩個重要的儀式,一是燒袱子,二是敬酒飯。通常這兩個儀式是同時進(jìn)行。燒袱子之前首先是寫袱子,寫袱子頗有講究,男稱大人,女稱孺人。亡男稱故顯考、亡女稱故顯妣。對先祖稱呼從父親一代上至祖宗九代依次稱謂顯考、祖考、曾、高、天、烈、太、遠(yuǎn)、鼻祖等;自稱依次為孝男、孝孫、曾、玄、來、弟、乃、云、耳孫等。袱子須用小楷毛筆工整書寫上敬奉的字樣,中間寫“故考某某老大人收用”,左寫“天運某某年臘月某日火化”,右寫“今當(dāng)歲暮化帛,虔具冥冥錢共多少封奉”,字跡不能潦草,否則便是對祖先的不尊重。
袱子一般燒三代,每個人頭可燒二至若干封不等。寫不起字的人都要請先生代寫。有的找不到先生代寫的,就只好邊燒袱子邊喊祖宗先人來收取。
“這兩封是祖祖的,您們來取吧,好在陰間使用;這四封是爺爺奶奶的,您們拿去在陰間里用吧,保佑我們沒病痛沒災(zāi)難,逢兇化吉,遇難呈祥……”
此外,還有兩封不封頭的小袱子,是燒給“地盤業(yè)主、故老先賢”和原先古宅住戶的;余下還需燒點散錢,用以打發(fā)孤魂野鬼。
現(xiàn)在寫袱子也簡化了不少。紙火店里有印好的封面紙出售,買回去封好填上名字就可以了;甚至還有包封好的袱子,買上就可燒,再簡單不過。雖然顯得十分粗糙,但不再勞神費力,大家也就認(rèn)可了。更有趣的是, 冥幣的悄然興起,面額一萬至十萬,紙張的尺寸厚薄與人民幣差不多,就連圖案花紋也幾乎相似,只是頭像不是領(lǐng)袖而是閻王爺罷了。買一札燒給先人,其數(shù)目往往就是上百萬上千萬甚至數(shù)億,真算得價廉物美。
在年夜飯開席前,父親總是會恭敬虔誠的先擺一桌同年夜飯一樣規(guī)格的酒席請先人“享用”。先人的酒席所用餐具父親是洗了又洗,擦了又擦,生怕不干凈影響先人用餐。擺碗筷和酒杯這些小事,父親均是親力親為,父親小心翼翼的擺好碗筷和酒杯并往酒杯里斟上陳年老酒。在籌備敬酒飯的同時,父親把寫好封帖齊整的袱子拿到堂屋的中心位置,墊上米篩那么大的一塊黃紙,一個一個地堆成棚狀模樣,便于完整快捷地焚燒。袱子的字跡要向著外邊,祖先看起來才醒目。袱子"棚"好后,還要在每個空隙里插上幾張紙錢。這時點燃紙錢香燭,一家人依輩份和年齡長幼為序開始磕頭,恭恭敬敬地邀請祖先入席,給祖先敬酒、夾菜,那燃燒著的袱子就是孝敬祖先的“ 鈔票”。這個儀式大約要持續(xù)一刻鐘左右,父親再輕輕挪動桌椅,吩咐我們撤下先人們用過的酒席,擺上正式的年夜飯,我們一大家人才開始其樂融融的享受年夜飯。
五、拜年
拜年是一項過年期間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活動。拜年活動一般從大年初二開始,持續(xù)到元宵節(jié),元宵節(jié)過后結(jié)束。忙碌了一年的大人們,利用正月這段時間,走親訪友,休整身心,以利開春后又投入新的一年的勞作。
拜年更是孩子們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,因為不僅有好吃的,同時還有許多小伙伴一起玩耍,更重要的是,能收到不少紅包,終于可以擁有那些平時心儀已久的零食和玩具。
拜年過程中不僅有快樂,同時也有樂極生悲的故事。記得有一年去姑姑家拜年,留下了太多深刻記憶。姑姑在父輩排行中倒數(shù)第二,嫁的地方是離我家三十里的雙河鎮(zhèn)鳳凰村,雙河鎮(zhèn)曾經(jīng)是長寧縣的老縣城,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,鎮(zhèn)里每年元宵節(jié)都要燒龍燈,對于從小就喜歡熱鬧的我來說,去姑姑家拜年絕對是無比開心的事情。當(dāng)?shù)弥诙煲ス霉冒菽?,想到?zhèn)上商店里那些花花綠綠的糖果和看燒龍燈的熱鬧場面,小小年紀(jì)的我興奮得整夜睡不著,第二天起來擺碗筷的時候居然摔了一個碗,在那個物資相對缺乏的年代,摔壞一個碗絕對是個大事件,被嚴(yán)厲的母親一頓斥責(zé),差點還挨了一頓刷條子,更重要的是差點被取消去姑姑家的資格,要不是奶奶出面說情,我看燒龍燈的夢想就因此破滅。吃完早飯就和叔叔伯伯家的一幫大人小孩出發(fā)去姑姑家拜年,在交通基本靠走、通訊基本靠吼的時代,去姑姑家拜年我們一般都是走著去,一路上有說有笑倒也不覺得累,三十里的路大約走了三四個小時,姑姑的家要經(jīng)過一段田坎路,哪知我又出了狀況,看到表弟歡天喜地的來接我們,我就忘記了腳下的路一筋斗摔在了水田里,哎!眼看著就要天亮還是尿了床。
晚上睡了一覺,口袋里的兩毛錢卻又不翼而飛,這下我終于崩不住了,傷傷心心地哭了一場,姑父得知消息后悄悄塞給了我五角,嗐!因禍得福。
當(dāng)年元宵節(jié)的煙花如期綻放,耍龍燈的鼓點仿佛還在耳旁回響,但我身邊的小伙伴如今也已步入中年,最疼我的姑父也在前幾年因肺癌過早的離開了我們,當(dāng)年過年的那些快樂或悲傷將繼續(xù)伴隨著我游走紅塵歲月。